<<返回首页
绝不仅仅是无聊应该是非常无聊,大家的注意力都会集中在明清官窑上面,现代制瓷史现在也没有什么人愿意去说了,一个是资料的问题,再有就是有很多看不到的红线,今天先从七八十年前新老交替的景德镇说起,所谓新老最大的区别就是解放前的景德镇,是在杭帮控制下的瓷业生产,新中国成立以后是在我党领导下的景德镇,旧时景德镇还有一个名字今天很少有人说了叫草鞋码头,草鞋指的是那些穷人,鄱阳湖周边每逢水涝必有农户破产。
景镇瓷业生产需要人力,就给走投无路这些破落户提供了生计,这些穷人为了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,就会以像师承家族血缘地缘这些关系,组成各种各样的帮会行会,按照今天的法律来看其实都应该算是黑帮,因为他们垄断行业强制贸易,以暴力的方式来解决互相之间的矛盾,在景德镇是根深蒂固控制性极强,渗透到瓷业的每一个分支甚至都敢抵抗王权,有三个大的帮派都帮、徽帮、杂帮,都帮人最多势力最大,徽帮人家最有钱,还有百来个杂七杂八的,甚至还有一些像什么全国连锁性质的,比如说一贯道、兄弟会、姐妹会、十三太保、青帮、洪帮、同善社等等。
那时候凡是在景德镇看到什么公所、会馆、书院都是他们的活动场所,其中比较有名的头目其实今天很多老人还记得,比如说四大金刚、四大烟袋、烧窑业,还有什么四根梁一根柱,包装行业有什么坐地虎、活阎王对这些名字听起来都很难惹,解放以后最先要收拾的肯定就是他们打击帮会,严惩反动资本家,当然更重要的其实还是恢复生产,先团结大多数人然后稳定才是根本,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我们那时候实行的政策叫新民主主义,发展国营经济为主体,对私人的资本进行限制并利用。
这对于解放初期来说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方案,景德镇开始了私私合营,就是把小作坊集合起来变成一个工厂,172家组成了18个联营工厂,后面又成立了生产合作社,解放前夕瓷业生产真的算是说百废待兴,因为天天打仗活都活不下去了谁还买瓷器,瓷业恢复就面临三个就主要困难,销路、原料、燃料,销路不难解决社会逐步稳定向外界宣传景德镇已经复工复产了,再派一些有能力的干部到全国那些主要城市,组织和建立销售网络,景德镇也开办了国营的企业公司。
淡季的时候就低价收购,旺季的时候再高价卖出,还可以向生产者预付一部分资金帮助他们进行复产,同时成立了一些销售公司、信托公司、还有瓷器交易所,原料的解决就是我们一边建设自己的国营原料厂,一边成立瓷土公司,这些瓷土公司向商人们收购瓷士,其实最难的就是燃料,材料需要马尾松,从明代到民国景德镇周边的树都给砍没了,找棵松树都得去别人坟地里去看,那玩意又不是韭菜又不能现种就只能改窑,不烧木头了烧煤,开始是煤柴混烧后面基础成熟了就是纯煤窑了。
但煤窑它有个先天缺陷就是它烧不出釉里红,但是后来能烧了,很后面才解决的,但50年的时候是不行的,建国瓷场等就保留了柴窑,用来烧釉里红和颜色釉,1950年建设国营瓷厂,1951年成立生产合作社,1952年据说当年的年产量可以达到1亿件,那段时间是景德镇工艺和技术改革最快速的时期,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,从苦难中走来的陶瓷工匠们在那个火热的年代每个人都心潮澎湃,因为他们正在建设一个属于自己的乌托邦,一个理想中的景德镇,这时候也是景德镇距离先进工业化最近的一次,因为从洋务运动兴起办江西瓷业公司的实业救国,然后从柯逢时到康达无数实干家、实业家都为此做出过努力,但后来都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了反正都都失败了。
但这次完全不一样,这次是由景德镇地方上报轻工业部支持周总理都很关心,开始了国外考察选中了捷克的斯洛伐克,因为当时他是我们社会主义阵营中,现代化和陶瓷工业化最好的国家,人家对江西老表其实也很客气很热情,决定帮我们建设一座现代化的超级大瓷厂,名字叫景德镇瓷厂,他们可以提供像煤气发生炉、隧道窑、石膏磨具这些技术,景德镇这边就开始了订购窑炉设备,然后也会派技术工人到斯洛伐克去学习,准备时间就足足用了5年,终于建成了东方第一大瓷厂。
如果说这个瓷厂能保持到今天的话,我想它一定有讲不完的故事,它的产品也一定会出现在中国每个家庭的餐桌或者橱柜上,现实是其实这个瓷厂根本就没有投产原因也很荒诞,因为后来调过来的地方负责人,他说了句名言说瓷器是不能用来打仗的,所以我们要把哈尔滨飞机制造厂搬到景德镇,原来的那些高价进口的机械设备、窑炉直接报废掉工人解散转场,我们今天是没有办法想象,让画瓷器的人去做手榴弹,后来人家来了以后发现这个厂房做飞机根本用不上就完全浪费了,从那时候开始景德镇的命运就迎来了再次的转折。
网页刻琴塘提供